English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关怀版 | |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景区要闻
景区要闻

村美民富 筑梦乡村——韶关市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来源:韶关市人民政府网 发表日期:2023-11-09 15:11:11

初秋时节,行走在韶关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一条条如丝带般的公路在青山绿水间穿梭,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绚丽多彩……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韶关市立足农村发展实际,从乡村产业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三个维度入手,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次第展开。

“产业强村”促振兴

韶关的秋天,多姿多彩,“丰”景如画。  

在南雄市雄州街道迳口村果场里,一颗颗金黄色的柚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果农和游客们忙着采摘,构成一幅丰收图景;  

仁化县周田镇周田村水产养殖基地,400百亩罗氏沼虾迎来捕捞季,当地养殖户正铆足干劲张网捕虾,笑逐颜开庆丰收;  

位于浈江区梨市镇油茶产业园加工车间内,通过古法压榨、精炼、过滤、灌装等程序产出的一瓶瓶金黄色茶油正排排站在生产线上等待质检、包装,随后拉出车间送到消费者手中……

大好“丰”景,来之不易。今年以来,韶关精心谋划做好产业这篇大文章,继续围绕“6+6”产业布局,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农民拓展多种业态增收致富。  

全面深入摸清105个乡镇(街道)、1444个村(社区)可利用资源资产,制定出台“一清单两图两表”,明确镇村有什么、干什么、怎么干。通过梳理,全市镇级可利用资源有849项,村级可利用资源有3206项,高附加值农业潜力空间总面积约1286万亩。在此基础上,引导各镇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种养业智能楼房化养猪、高密度生态养鱼、“林光互补”等经济模式。今年来,全市新增高附加值产业项目814个,占比达67%。其中新丰县遥田镇引进观星农业公司发展牛蛙无污染养殖,试点推行“绿色牛蛙+沐泉鱼+光伏”模式,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污水全部回收利用、零排放,养殖基地占地总面积约116亩,仅牛蛙一项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0多万元、年利润200多万元;光伏发电总投资1300万元,装机总容量3.6兆瓦,已完成2.1兆瓦建设,年利润约160万元。  

土地有了,发展思路有了,谁来干?韶关推动在全市各涉农乡镇(街道)设立以公司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强镇富村市场主体,探索出“强镇富村公司+物业出租经营+闲置资源盘活+社会有偿服务+乡村文旅运营+现代农业发展+助农服务体系”等“1+N”的经营合作模式,培育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目前105家镇级强镇富村公司中有102家强镇富村公司已实现盈利,已有31个公司累计营业额超500万元,2023年以来新增营业额3.93亿元,实现利润3179万元,带动105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占比87.24%,销售农(副)产品1.58亿元,解决就业人数3636人,支付农民薪酬1292.75万元,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此外,出台《韶关市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十八法》《韶关市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八法》等政策措施,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资产赚租金、产品变现金、劳务挣薪金。比如,建立并投入运营160个乡村振兴车间,累计吸纳脱贫人口932人、人均月增收2792元,带动村集体增收952.8万元;曲江区建成项目7个光伏产业项目,带动增收271.7万元。

“提升颜值”展新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  

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上阳陂村,一排排新式住宅整齐划一,前庭后院干净整洁,过去背街侧巷柴草堆、土堆随意堆积,草棚、茅厕、养殖窝棚乱搭乱建的现象都已不见踪影。  

据了解,该村投入8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对村广场、房屋外立面、排水设施和村巷道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整治提升,新建文体广场约2660平方米、新铺碎石路约560米、铺设沥青路面约246米、主巷道硬底化约500米、支巷道硬底化约2600米,新增路灯60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和美乡村,“美”是题中应有之义。韶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促进农村环境升级。  

持续推进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三线”改造等工程,助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印发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推进污水治理,截至8月底,2023年全市新增249个自然村完成治理,其中资源化利用比重由去年底的33%提升至38%;推进7个森林乡村、3个绿美古树乡村、3个绿美红色乡村和1个古树公园建设;推动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的村庄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872个村达到美丽宜居村,占比72%,干净整洁村以上达标率达100%。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和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参与打造全域美丽、生态宜居的精美乡村。今年我市获评省级“美丽庭院”5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3户和“美丽庭院”示范村2个。  

在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建设的基础上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把全市农村建成为各具特色的精美农村画卷,推动县城、圩镇、农村同建同治同美。累计完成打造桃李人家”“云髻乡韵”等24条示范带,“南岭画廊”“环南水湖”“高山峡谷”等9条示范带在建设中,已建设总里程606.8公里,涵盖222个行政村约42.46万人。依托示范带建设的仁化县河富大井村民宿、爱树·丹霞山苑民宿项目荣获美国缪斯设计奖金奖,仁化县新龙村获“亚洲都市景观奖”,进一步推动乡村风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

“治理铸魂”聚合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不断完善乡村建设“硬实力”的同时,韶关逐步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  

今年以来,韶关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了以党委领导为核心,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等多元力量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格局,推动治理能力延伸到“神经末梢”,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13864个村民小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行政村“清单制”运用占比达100%,治理能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各县(市、区)相继开展创新实践,其中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成立11个党群理事会,引导热心村民共同治理村小组事务,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结合“社会治理我先行”活动,发挥“家门口”调解室作用,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摸排180余次,受理矛盾纠纷39宗,调解成功36宗,成功率92.3%;仁化县城口镇恩村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群众办事解难的窗口,配套建设乡村振兴“一校三站”等实体化功能场所,打造成为农技培训、提升自我、休闲活动的中心,带领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两地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  

乡村文化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关键,乡村振兴必然同时要求推进乡村治理的文明型转变。韶关以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全覆盖建成15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共6万多场次,受众240多万人次。其中翁城镇整合利用镇村旧粮仓、旧广场、村祠堂、文化遗迹等闲置场所,结合文明实践需求进行改造升级,打造了胜利村宗圣衍传楼、明星村琴书阁、五一村广肇会馆等一批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公益书屋,提升文化场所服务效能。  

同时,激活多元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进一步发挥“新乡贤”“新人才”“新农人”等群体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全面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比如武江区重阳镇水口村在全市率先引入与爱乡村、会策划、懂营销的乡村运营团队,实施“运营主体+强镇富村公司+村委+村民”的整村运营模式,助推乡村奔向高质量振兴之路。